透過瀏覽器傳送資料的方式與限制


Posted by 小小碼農 on 2021-06-08

什麼是 Ajax?

「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」,非同步的 JavaScript 與 XML 技術,簡單說就是一種利用 JavaScript 向 server 端發起請求,並獲得 server 端響應的技術。特點是非同步請求,局部刷新,頁面不需要整個刷新,就能即時地透過瀏覽器去跟伺服器溝通,瀏覽器會直接撈出資料 render 出結果

  • 任何非同步跟伺服器交換資料的 JavaScript 的統稱
  • 非同步請求,局部刷新
  • 早期都是用 XML 做為資料格式,現在比較多都用 JSON 格式,但還是叫 Ajax

補充:

  • 同步:會先等這行程式執行完畢並得到「結果 (response)」才繼續往下執行,確保執行順序。
  • 非同步:執行後就不管他了,不等「結果 (response)」回來就繼續往下執行。

一般來說,JavaScript 使用同步非常合理,但牽涉到網路、交換資料等,就不能相提並論,不可能讓使用者按提交後,乾等在那裡,點任何牽涉 JavaScript 的東西都不會有任何反應,只為了等 response 回來才能往下執行,這也讓使用者體驗太差,不說都以為網站當機了!

因此傳遞資料需要使用「非同步」的 JavaScript。

用 Ajax 與我們用表單送出資料的差別在哪?

前端傳資料到後端的方式,可以透過表單傳資料到 server,透過表單傳資料到 server 會換頁(到一個新的頁面),action 產生什麼結果會直接出現,

  • 有 GET 及 POST 兩種傳送方式,登入的話會用 POST
    • GET 會將參數附加在網址後方,因此參數會外顯。
    • POST 會將參數放在 request 內
  • 最陽春的方式,跟 JavaScript 一點關係都沒有,比較像是我要到這個頁面,那要帶什麼東西才能到這個頁面
<div class='app'>
<form method='GET' action='https://google.com'>
username: <input name='username'/>
<input type='username'/>
<input type='submit'/>
</form>
  • 使用 Ajax 是透過 JavaScript 發 request,這樣就不用換頁,是任何非同步跟伺服器交換資料的 JavaScript 的統稱

  • 要特別注意的是 html 的內容會是空的,因為我們是用 JavaScript 動態產生內容,因此對於搜尋引擎來說,會認為這個網頁是沒有內容的

透過表單傳資料這個方法,server 在回傳 reponse 時,瀏覽器會直接 render 出結果。
Ajax 的這個方法,server 在回傳 reponse 給瀏覽器後,瀏覽器會再回傳給我們。

JSONP 是什麼?

現在很少人在用,全名 JSON with padding,可以讓網頁從別的網域要資料。
將 JSON 資料填入 Padding (Padding 就是要呼叫的函式),利用 src 不受同源限制的特性,透過 script 標籤裡的 src 元素繞過同源政策去取得引用外部網站的資源。

ex:

<div class='app'>
</div>
<script>
function setData(users){
    console.log(users)<!-- 這裡就可以拿到資料 -->
}
</script>
<script src=''https://test.com/user.js></script> <!-- 假設user.js是回傳的內容 -->

上面的做法是 load user.js 這個 JavaScript,這個 JavaScript 幫你執行了
一個 function,把 data 傳進去,我們只要定義好 function,load 載入完成
script 後就會執行我們定義好的 function,就可以就可以拿到資料。

但 JSONP 的缺點就是你要帶的那些參數「 永遠都只能用附加在網址上的方式(GET)帶過去,沒辦法用 POST 」,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,要使用 JSONP 傳送資料,也要 Server 端有提供 JSONP 的方法( 意指用 callback function 包起來 )才行,不然回傳的 Response 就只是字串而已,沒有辦法取得資料。

要如何存取跨網域的 API?

首先要先來說說 CORS(跨來源資源共用)與 Same origin policy(同源政策)

  • Same origin policy

當我們發送 request 給 google 時,會收到一個 response

Access to XMLHttpRequest at 'https://google.com' from origin 'null' has been blocked by CORS policy: No 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s resource.

簡單來說就是 response header 沒有 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 這個東西,所以我們不能存取他,基於瀏覽器有個政策叫做 Same origin policy(同源政策)

所謂同源是指兩份網頁具備相同協定、埠號 (如果有指定) 以及主機位置

簡單說別人的網站跟你就是不同源,除非共用同一個 domain,
所以瀏覽器會預設不同源會把你擋掉,而被擋掉的解法是接下來要說的 CORS

  • CORS(跨來源資源共用)
ajax.html:1 Access to XMLHttpRequest at 'https://google.com/' from origin 'null' has been blocked by CORS policy: No 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 header is present on the requested resource.

意思指由於瀏覽器基於安全性考量,程式碼所發出的跨來源 HTTP 請求會受到限制,有一個東西叫同源政策(Same-origin policy),他不准我們發 request 到 https://google.com/。

跨來源資源共用(Cross-Origin Resource Sharing (CORS))是一種使用額外 HTTP 標頭令目前瀏覽網站的使用者代理取得存取其他來源(網域)伺服器特定資源權限的機制。當使用者代理請求一個不是目前文件來源——例如來自於不同網域(domain)、通訊協定(protocol)或通訊埠(port)的資源時,會建立一個跨來源 HTTP 請求(cross-origin HTTP request)

image

第一個簡單來說,相同 Domain 就是同源,不同 Domain 就是不同源。

第二個簡單說就是當 server 沒有在 response headers 上面加上面加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的話,是絕對沒有辦法拿到 response 的,沒有任何辦法繞過這個限制,所以想拿到這個 response 有兩條路,一條是同源,另一條就是 server 在 response headers 有加 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

至於為什麼要有這個限制,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性,而這些限制都是瀏覽器加上的,所以一旦脫離瀏覽器,例如在 node.js 上跑,就不會有這些限制

你的 Request 還是有發出去的

先來說說用 node.js 呼叫 API 跟用瀏覽器呼叫 API 的差別

  • 用 node.js 呼叫 API

    • 用 node.js 沒有人限制你要傳什麼或接收什麼,沒有加的東西就不會傳到 server
  • 用瀏覽器呼叫 API

    • 透過瀏覽器的話會被瀏覽器限制,而且瀏覽器會預測阻止你做某些事或幫你加一些東西(同源政策、CORS 等)、瀏覽器的版本跟額外資訊,server 端收到的 request 就有額外資訊

    // 瀏覽器有點像是高中交的女朋友的爸爸.....不過瀏覽器是朋友不是敵人啦...

node.js 透過作業透過作業系統發 request 到 server,可以直接拿到 server 的 reponse
瀏覽器上的 JavaScript 透過瀏覽器,瀏覽器再透過作業系統發 request 到 server,server 會透過瀏覽器回傳 reponse

所以就解釋了之前我們使用 node.js 呼叫 API 沒有跨網域問題,愛發什麼就發什麼,而這週因為使用了瀏覽器呼叫 API,所以就得遵守這些規則

補充:瀏覽器「確實也有收到並回傳 Response 」,重點是「瀏覽器的同源政策,不把結果傳回到 JavaScript 」。所以!如果不透過瀏覽器的話就沒有這些問題,request 愛怎麼發就怎麼發,不管怎樣都拿得到 response。


#API







Related Posts

Vite系列#編譯設定

Vite系列#編譯設定

網路

網路

關於Background-image與響應式

關於Background-image與響應式


Comments